新闻详情
返回
骨折后康复训练很关键
发布:admin 浏览:

骨折后的康复训练对于恢复肢体功能、提高生活质量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。合理且科学的康复训练能够促进骨折愈合,减少并发症。 骨折初期,也就是伤后1~2周内,此时骨折部位肿胀、疼痛明显,康复训练应以促进血液循环、消除肿胀、防止肌肉萎缩为主。患者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等长收缩练习,以保持肌肉的力量和张力,而不引起骨折部位的移动。例如,对于上肢骨折,可以进行握拳、伸指练习,即用力握紧拳头然后缓慢松开;下肢骨折的患者则可以进行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训练,即大腿肌肉绷紧、放松。同时,在医生允许的情况下,可以进行未受伤肢体的主动活动,如上肢骨折可活动肩部、肘部关节,下肢骨折可活动髋部、踝部关节,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,预防血栓形成等并发症。 骨折后的3~6周,随着肿胀逐渐消退、疼痛减轻,康复训练可以适当增加强度和范围。对于上肢骨折,可以开始进行小范围的关节屈伸活动,如腕关节的屈伸、旋转,但要注意动作轻柔。对于下肢骨折,可以尝试进行膝关节的屈伸练习,开始时角度不宜过大,可在家人的帮助下或借助康复器械,逐渐增加关节活动度。这个阶段还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肌肉力量训练,如使用弹力带进行抗阻练习,以进一步增强肌肉力量。 骨折进入6~12周后,骨折基本达到临床愈合标准,康复训练的重点则转向恢复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和肢体的协调性、灵活性。上肢可以进行更加复杂的动作训练,如拿取物品、书写等精细动作练习。下肢可以增加负重训练,从部分负重逐渐过渡到完全负重行走。同时,进行平衡训练也非常重要,如单脚站立、闭目站立等练习,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和稳定性,预防跌倒等意外发生。 在骨折后的12周以后,对于一些骨折较为严重或涉及关节面的患者,可能还需要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,以进一步改善关节功能和肢体力量。例如,由专业的康复治疗师帮助患者对关节进行手法松动,增加关节的活动度;进行高强度的肌肉力量训练,如深蹲、提踵等练习,使肢体功能尽可能恢复到受伤前的水平。 需要注意的是,骨折后的康复训练必须在医生或专业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。在康复训练过程中,如果出现疼痛加剧、肿胀明显、关节活动受限加重等异常情况,应立即停止训练,并及时就医,以便调整康复计划。

  • 固话:01063288847
  • 电话:13811477967
  • 地址: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外大街248号1号楼410-412
Copyright © 2002-2018 北京爱沃斯洁翔云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Power by 信联